2009-2010中国休闲发展分析与预测
国家旅游局委托课题《中国休闲发展研究报告》暨《休闲绿皮书》课题成果
课题主持人:宋 瑞
背 景:
2008年底,国务院在“三定”方案中,明确了国家旅游局“引导休闲度假”的职能;2009年初,国家旅游局进行了内设机构“三定”,决定由综合协调司具体履行此项职能。随后综合司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组织编写《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推动把“休闲”纳入全国标准规划、促进假日资源优化配置等。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2009年10月,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专项研究,以期反映我国休闲发展现状,体现对国民休闲生活和休闲相关产业发展的服务与引导。该课题已于2010年6月结项,并召开了相关成果的新闻发布会。以下是该课题研究的部分内容。
核心内容:
一、2009年,对中国休闲发展来说,是具有纪年意义的一年
(一)休闲发展环境有突破性改善
1、国家旅游局被赋予“引导休闲度假”的职能,休闲管理工作首次有了机构归属
传统上,对人们的休闲活动加以引导、管理的公众部门众多,这些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尽管会涉及到对休闲需求的满足、休闲活动的引导、休闲设施的提供、相关产业的推动,但总体上来说是分散的(即各自只对应人们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休闲活动)、无主导的(即没有明确哪个部门具体负责休闲事务的管理)、间接的(即这些部门开展相关管理工作的主要出发点并非直接针对休闲发展)。
2009年年初,国务院在“三定”方案中将 “引导休闲度假”这一职能赋予国家旅游局从而首次明确了休闲管理的机构归属后,国家旅游局进行了内设机构“三定”,决定由综合协调司来行使这一职能。这意味着休闲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被正式纳入行政管理范畴,相关管理工作有了特定的机构归属。这是我国休闲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和重大的转折点。
2、有利于休闲发展的重大政策陆续出台,引发全社会对休闲发展的普遍重视
2009年9月26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式发布,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特别是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与人们休闲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将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
2009年国务院批准将每年8月8日设立为“全民健身日”;2009年10月1日《全民健身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专门性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和休闲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9年12月,备受期待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41号文件)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设立“中国旅游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44号文件)颁布,提出在海南省发展休闲度假、体育休闲、休闲农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这些规划、意见、条例的相继出台,不仅为新形势下休闲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激励,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全社会对休闲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促进其长远发展。
3、“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在全国不同地方得以试行,覆盖范围涉及休闲的多个领域
2009年,在国家旅游局的倡导和粤、浙、鲁等省份的带动下,“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在多个省份相继得以推行。各地所推行的“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尽管具体做法有所不同,但都以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全民参与、利民惠民为原则,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发行旅游消费券、增加免费景点、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培育新兴消费热点、鼓励发展修学旅游、奖励旅游、银发旅游等为核心内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把旅游与教育、体育、健康、养老等相结合,将覆盖范围扩展到休闲的多个领域。
4、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休闲相关消费的政策和措施,惠及百姓休闲生活
2009年,发放休闲消费券成为各地政府大力推出的焦点政策和社会谈论的热点话题。休闲消费券以旅游消费券为主,以文化消费券、娱乐消费券、体育消费券等为辅,其中旅游消费券成为发放规模最大、经济作用最大、备受舆论关注的券种。总体来看,发放旅游消费券有效地刺激了居民消费需求,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带动农村居民的消费,2009年,各地普遍开展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文化下乡、旅游下乡等活动,使农民更加方便和实惠地购买了家电等休闲用品,享受到更加丰富的文化休闲,体验了相应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为改善广大农村居民的休闲生活提供了有利支持。
5、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空前加强,大休闲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2009年,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大合作领域,包括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推出《全国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目录》和《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支持一批文化旅游企业向集团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引导旅游文化名街、名镇、文化旅游示范县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聚集区等。
2009年,国家旅游局参与了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的《关于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通知》的制定,把“健身休闲”、“康体旅游”等纳入全民健身的体育活动中。12月,会同体育总局联合发出《关于促进体育旅游发展倡议书》,创新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机制,促进旅游、体育与文化、服务、电信、交通等产业的关联发展。
2009年10月,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在2008年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旨在促进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的发展。
相关部门之间合作的加强,推动了大休闲格局的形成,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样化、复合型的休闲需求。
6、主要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加快,形成更有利于休闲发展的制度环境
2009年,云南、广西、海南等省份被批准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各项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工作得以开展。同时,在天津滨海新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多个区域发展试验区中也积极探索相关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谋求旅游发展与相关产业发展的融合,构建大旅游、大休闲的发展格局。
2009年,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了由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到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出版社的转企改制、以“三网合一”为主题的广电业改革以及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等,将提供更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休闲产品和服务。
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成为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工作重点。在此过程中,行政管理和产业发展职能的分开、体育产业和公共体育服务的分开将成为趋势。这些都将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休闲健身需求。
(二)休闲及相关产业实现逆势增长
2009年,休闲及相关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以较高的增长速度实现了逆势上涨。
1、旅游作为城乡居民重要的休闲方式,正引领着大休闲格局的逐步形成
首先,国民旅游成为中国旅游市场主体。2009年全年国内旅游19.02亿人次,同比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0183.7亿元,增幅为16.1%;出境旅游4750万人次,同比增长3.6%。2009年,国内、入境、出境三大市场旅游人次比例大致为90.8:6.5:2.7。在旅游的三大市场中,国民旅游,尤其是其中的国内旅游占绝对主体地位。
其次,国民旅游中休闲比例持续提高,各种新兴的休闲类出游方式层出不穷。根据对近年来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的分析,城镇居民以“休闲”为目的(包括“观光游览”、“度假休闲”、“探亲访友”)的旅游始终保持在86.7%到91.4%之间,农村居民以“休闲”为目的的过夜游也在77.34%到78.75%之间,2009年分别为88.9%和78.75%。同时,随着人们出游频率的增加和出游经验的积累以及信息化的普及,自驾游、自助游、自主游、房车游、定制游、无景点旅游、互助游,甚至换房游等各种新兴的、休闲性质的出游方式层出不穷。
再次,面向国民休闲旅游的相关供给持续增加,其中新兴业态的发展成为亮点。伴随着国民旅游方式的转变,在休闲趋势的引领下,近年来涌现了一批新的旅游产业模式和形态,如邮轮旅游、休闲房产、城市休闲综合体、休闲社区等,都为旅游业增加了新的活力。即使是传统的旅游形式,如乡村旅游,也呈现出多种业态多元发展的格局。
最后,旅游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融合功能加强,大旅游、大休闲的格局正在形成。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交通、通讯、餐饮等行业,更重要的是,它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地与其他产业相融合,从而衍生出各种新的旅游热点和旅游形态。旅游与演艺相融合,诞生了以“唐乐宫”为代表的传统旅游表演和以张艺谋的“印象系列”为代表的大型实景旅游演出;旅游与影视相融合,带动了各种影视基地的发展,也创新了各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方式;旅游与体育产业相融合,不仅表现为相关景区更加重视各类体育项目的开展,而且有奥运场馆游、体育设施游、大型赛事游,以及类似“环太湖体育圈”这样的国家级全民健身基地,直接将体育与旅游结合;旅游与农业结合,形成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等不同形态;旅游与工业融合,直接催生了工业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
2、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多元化发展,更好地适应了国民的休闲需求
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加快,文化休闲服务投资加大并更趋多元化。其中公共文化休闲机构数量徘徊增长,效益明显提高,政府投入增加。而受众需求推动电影、网络游戏、动漫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快速发展。2009年,全年电影综合效益达到106.65亿元,同比增幅26.47%。网络游戏产业收入已远远超过传统的三大娱乐内容产业——电影票房、电视娱乐节目和音像制品发行的收入。传统出版业中休闲类出版物增加,数字出版引领着文化休闲的新时尚,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方式更加普及。在文化院团改革和演艺市场开放的背景下,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与演艺频频联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各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定时上演的旅游演出已超过200台,资金投入20多亿元。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多元化发展,更好地适应了国民的休闲需求。
3、体育休闲快速发展,但市场潜力尚未完全释放
随着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和“全民健身日”的确立,群众性健身娱乐活动更加蓬勃发展。根据课题组的相关测算,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平均体育消费约为1000元。伴随着体育休闲消费的增长,体育休闲服务业也发展迅速,其中健身服务成为我国各类体育服务市场中规模最大、成熟度较高的市场。除了传统的体育休闲项目,如游泳、球类等之外,马术、高尔夫、冰雪运动、水上运动、热气球、攀岩等新兴的时尚健身项目也得以快速发展。体育与旅游相融合,成为带动休闲体育消费、丰富国民休闲健身内容的新热点。社区体育以群众身边的组织、身边的活动、身边的场地为内容的“三边工程”建设为主轴,实施体育组织、健身设施等“六进社区工程”,更好地满足了城市居民的休闲健身需求。而针对农村地区的“雪碳工程”也使广大农村居民拥有了更好的健身休闲设施。不过,根据相关调查,目前的休闲体育场地建设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我国体育休闲的产值相对较低,市场潜力尚未完全释放。
(三)休闲核心消费约达1.7万亿
鉴于目前产出方面的数据极为欠缺,因此只能尝试着从消费方面对休闲的经济规模加以估算。而就休闲消费的构成而言,目前有各种不同的理解,精确计算也缺乏必需的统计基础,故只能按照窄口径对休闲消费最核心的部分进行大致匡算。
本课题组将休闲活动划分为消遣旅游类休闲、文化娱乐类休闲、体育健身类休闲、怡情养性类休闲、社会交往类休闲和其他休闲等六大类。其中消遣旅游类、文化娱乐类和体育健身类等是最为核心的部分,以此三者为主,同时结合其他领域的休闲消费,初步估算,2009年我国居民休闲消费最核心部分约为1.7万亿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56%,相当于GDP的5.07%。当然,这只是在统计数据极为欠缺条件下的简单估算,也仅限于休闲消费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如若按照宽口径测算,其规模将更为可观。
(四)休闲城市建设形成一些典型经验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自然条件出发,在推动地方休闲发展方面有不少创新之举。尤其是2009年以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北京市、江西省为代表的各地,先后制定和推行了“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对提升市场信心、创新带动手段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具备条件的城市在休闲城市的建设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地方特色,积累了一些典型经验。
以杭州为例,近年来围绕“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的总体目标,开展了各项工作,主要包括:努力营造“公共休闲空间”,突出城市公园的人文内涵,突出城市广场的休闲功能,突出休闲步行街的特色凝练;重点发展“美食、茶楼、演艺、疗休养、保健、化妆、女装、运动、婴童、工艺美术”等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以“十大休闲基地”搭建平台,通过基地的内聚、拓展、辐射作用来推动杭州休闲旅游的整体发展。再以广州为例,2009年围绕“广东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制订并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城市休闲产业发展,提高国民休闲生活的政策措施,包括配套建设“一网”(国民旅游休闲网)、“一册”(国民旅游休闲手册)、“一刊”(国民旅游休闲杂志)、“一电话咨询中心”、“一交易终端”等,联同“国民旅游休闲卡”努力构建一体划的运营服务体系等。长沙则依靠本地消费带动了以歌厅、电视为代表的娱乐演艺、以湘菜为主打的休闲餐饮业、动漫产业、休闲保健、体育健身等特色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我国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休闲潮流。
二、2010年,休闲发展利好因素多于利空因素
(一)2009年重大政策所涉及领域开始破题,将带动相关领域和地区的休闲发展
200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包括涉及旅游的41号、44号文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各种类型实验区建设等等),一方面极大地提升了市场信心,另一方面,所涉及领域的发展也在2010年开始破题。这将带动相关领域和地区的休闲发展。例如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岛旅游、海上运动、邮轮、游艇、体育休闲、康体保健等休闲相关领域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二)国家层面休闲发展纲要的研究制定和地方层面的试行推进将形成重要引领
从国家层面而言,已经完成了国民休闲纲要前期基础性研究工作,未来随着制定工作的深入,将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将带动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在地方层面的试行推进,也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得以完善和推广。这些会对休闲的快速发展形成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使居民有可能增加休闲消费
2010年,国家一方面通过提高最低工资等手段提高相关人群的收入,另一方面在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所采取的措施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开支。在休闲已经成为重要生活方式的今天,这些举措将使居民有可能有更多的钱用于休闲消费。
(四)各种价格上涨和潜在的通胀可能,会对居民休闲消费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2010年年初至今,包括蔬菜、食品、水电等各种涉及百姓生活的领域的价格持续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其中食品价格涨幅最高,同比上涨了5.9%,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也略涨了0.4%。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抑制价格上涨的措施,但其效果的完全显现,还需要一个过程,而通胀的可能,也无法完全排除。这或许会对居民的休闲消费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展望未来,休闲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十年前,美国《未来学家》(1999年第12期)就撰文指出:10~15年后,部分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专门提供休闲的产业在2015年将会主导劳务市场,休闲产业在美国GDP中将占有一半份额;新技术等的发展可让人将生命中50%的时间用于休闲。几乎是同时,英国《经济学家》(1999年12月)发表了著名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的《全球经济将出现五大浪潮》一文。文章指出,人类在2015年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进入休闲时代;在最先进入休闲时代的美国,休闲经济产值将占其GNP的50%以上。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距离全面的“休闲时代”还有相当的路程,但的确已经起步。从需求方面来看,休闲活动的条件日益改善。首先,闲暇时间增多。目前我国法定节假日达到115天;城市居民周平均每日闲暇时间6小时左右,占总时间的25%;带薪年休假制度已经出台。其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多。我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1978年的343.4元,增长到2009年的17175元,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一些沿海省区和城市的经济已经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最后,也是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休闲观念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休闲对于实现自我发展、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从供给方面来看,包括城市公园、健身设施等在内的各类公共休闲设施更加完备,各种不同业态的休闲商业更加丰富,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而开展的各种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大中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越来越依赖于休闲需求的实现,诸多投资均围绕此而进行。与此同时,休闲发展也上升到公共政策、国家战略、经济发展、民生要务的高度。
我们可以预期,伴随着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不断加强、休闲公共服务和设施的逐步完善、居民休闲意识的日益提高、相关产业供给的多元发展,在未来一段时期,休闲将成为人们生活中更加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将对社会发展及其内在结构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作者:旅游与休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宋瑞)
来源:刘德谦、高舜礼、宋瑞主编,《2009-2010中国休闲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5月